《省消协第二号消费警示:装修玄机多 擦亮眼防上当》
装修市场看似繁荣,实则玄机暗藏。省消协发出第二号消费警示,旨在提醒消费者在装修过程中要保持警惕。在装修中,从材料的选用到施工工艺,从合同条款到售后服务,处处都可能存在陷阱。不良商家可能以次充好,在合同里设置模糊条款,或者施工时偷工减料。消费者稍不留意就会上当受骗,导致装修质量堪忧,后续维权困难重重。因此,消费者在装修时务必擦亮眼,多了解装修知识,谨慎选择装修公司,仔细审核合同内容,从而避免掉入装修陷阱。
3·15前夕,省消协发布消费警示:家庭装修“玄机”多,擦亮眼睛防上当。
核心提示
在去年河南省消费者协会公布的投诉热点中,房屋及装饰(材料)投诉5009件,占总投诉的7.15%,排在投诉热点第二位。主要问题是质次价高、服务不规范。记者从郑州市工商局消保处获得的信息显示,2009年,全市受理装饰材料投诉75起,而2010年,共受理46起,2011年1月,受理家居建材投诉4起。从具体投诉情况看,郑州市工商局建材专业分局相关人员分析,从目前接到的投诉案例看,集中反映在商品延期交货,产品规格、尺寸、颜色与宣传不符。而作为以往投诉重点的家装企业,投诉量反而开始下降。12315消费者申诉举报指挥中心工作人员总结,近3年来,家居建材投诉总量呈现逐年递减趋势。
郑州市工商局建材专业分局相关人士告诉记者,今后将对家居建材市场实行信息化管理,即一旦有消费者投诉,记录在案的企业,将直接被纳入“信用等级分类管理系统”,该系统分为A、B、C类。而这样的信息载入后,将对企业信用产生一定影响,根据等级的不同,市局进行的监管力度也不同。消费者如果需要,可以进行查询和调档,充分了解所选择公司的信用等级情况。
家装消费
严把预算、合同关
省消协表示,当前,家庭装修市场存在的问题依然较多,集中表现为:诚信度较低,合同陷阱、偷工减料现象时有发生。家庭装修工程又具有费用大、环节多、涉及面广、周期长的特点,给广大消费者权益保护带来一定难度。为此,省消协发布第二号消费警示,给消费者支招:在制定预算、选购材料和整体布局等方面要遵循科学、合理、安全、节约、环保的消费原则,尽量减少奢华繁复的装修,力求健康简洁;注意掌握家庭装修方面的信息和基本知识,向有经验的亲朋好友请教,使用什么材料、价格多少,做到心中有数;选好装修公司或装修队,签好装修合同;跟踪和监督装修的全过程,发现问题及时交涉和要求整改;谨慎支付每笔预付款和尾款,把好工程验收关。
【高端家具】
“问题”红木又抬头
从去年央视报道走访几个主要红木家具生产基地,并公布的不少家具厂商生产的红木家具含白皮事件可以看出,红木行业潜规则始终存在,特别是消费者利益受到侵犯的现象。记者近日走访本地几个红木家具卖场,发现红木材质宣传夸大、混淆概念的情况较为普遍。
连天红中式宫廷家具营销总经理张剑钊分析,在高端红木家具市场,许多红木产品表面光鲜,但金玉其外败絮其中:上漆红木家具造假多、木材烘干不到位或者根本未烘干、贴牌现象不在少数、价格体系混乱等问题严重。央视报道中也提醒,消费者应多多注意以下造假手段:如家具多个零部件夹杂大量白皮;采用非红木材质代替红木;以次料代替好料;通过上漆上色掩盖材质造假,这样不仅降低红木家具的使用寿命,也让红木家具谈不上丝毫收藏价值,破坏了整个红木家具市场的环境。